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新江北:海内外拥有百万读者 江北这位女教师“漫话”中华传统文化

时间: 2024-04-11 来源: 作者:刘雨 通讯员 柳夏薇 张晓雁 叶欢欢 责编:叶欢欢 点击:

画女儿成为网红、“漫话”国宝向84个国家输出、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在江北,有这样一位“80后”女教师,近十年来致力于在儿童群体中传播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作品曾斩获全国金奖、登上央视,在海内外拥有百万读者。

4月11日,记者来到宁波工程学院见到杜莹时,她梳着长长的双麻花辫、穿着宽松卫衣,让人很难把她和高校教师联系起来,无论是分享自己的生活琐事还是讲述有趣的创作故事,她都洋溢着青春与活力。

IMG_3844.jpg

杜莹

画女儿日常 偶然出书成爆款

“我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从小学画,一直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给女儿取小名‘小满’,便是因为她百天时刚好是传统节气‘小满’,又喜欢‘盈而未满’的寓意。”杜莹告诉记者,她向儿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念头便是来源于女儿。

作为“女儿奴”,杜莹经常带着闺女一起烹饪传统美食,一起在宁波老街陈巷闲逛,发现生活中的美。

有一天,两人晃到苍水街,女儿问杜莹:“卖鱼路是卖鱼的,那么苍水街又是干嘛的呢?这里没有水啊 ?”

“为了纪念一个叫张苍水的人,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所以大家很记挂他,就用他的名字来当了街名。”杜莹努力解释道。

但是孩子似懂非懂,杜莹便拉着她去了中山公园边上的张苍水故居,看了威武的铜像,念了稚趣的童谣,感受了古时的书房。

回去后小满竟然向外婆绘声绘色地介绍起苍水街来,那一刻杜莹便想,对于地方文化、传统文化,别说小朋友了,大朋友很多时候也讲不清楚。想要孩子们接受,就必须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能认知的方式去对话。

IMG_3851.jpg

公号“朝画夕食”视频截图

2016年,她创建公号“朝画夕食”,以分享女儿的有趣日常为切入口,用漫画和视频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发布以传统美食和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文章。没想到吸引了上万粉丝,视频播放量超1000万,还被一家出版社“盯”上,花了近两年时间出版了第一本书——《二十四节气的味道》。

从此,无论是方言、童谣等地方特色文化,还是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都是杜莹创作灵感的来源。

她先后出版了《宁波A-Z》《宁波0-1000》《童游宁波》《国宝里的中国史》等47部优秀图书,其中《二十四节气地板拼图大书》还受邀参加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受到了时任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王刚毅的肯定。

IMG_3808副本.jpg

杜莹创作的各种书籍和文创产品

此外,杜莹还积极探索文博经济新形式,与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敦煌文创集团等合作,设计开发近百款文创新产品。其中,“夏小满—文博历史新表达的创新者”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最佳创意奖;《留念敦煌》艺术宝盒,飞天、藻井等系列的儿童文创玩具,时任敦煌市委书记陈炎人曾直播带货,后作为优秀案例收录于《中国文创典鉴2020》。

IMG_3847.jpg

“夏小满—文博历史新表达的创新者”项目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用漫画“解密”国宝 向84个国家输出

说起杜莹最有名的书,还要当属《漫话国宝》系列丛书。

2018年暑假,杜莹带着上小学的小满去到河南、陕西、北京等地,连续逛了18家博物馆,想让她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但是博物馆里的讲解大多偏成人化,孩子很难理解,这让杜莹感到非常可惜。

如何让孩子对文物产生好奇,喜欢上中华传统文化?暑假游学回来,杜莹苦思冥想。从小喜欢画画,本科和硕士分别学习历史学和传播学的她,最终想到了用漫画“解密”国宝的方式。

IMG_3849.jpg

杜莹(左二)和她的学生团队在敦煌收集《漫话国宝》的素材

介绍“莫高窟”时,场景是“房产中介卖房”,把莫高窟形容成一个“大楼盘”,把数量繁多、类型各异的石窟形容成各种“房型”;介绍“红山玉龙”时,表达场景是“洗剪吹一条龙服务”,一位原始时代的Tony老师在给玉龙大哥理发,顺便讲述了好多历史小知识……杜莹将国宝拉下神坛进行拟人化表达,以女儿“小满”为原型设计出的卡通形象“夏小满”来讲故事,还穿插了大量互动游戏和小手工,让孩子很快就能“入戏”。

IMG_3860.jpg

《漫话国宝》内插图

“其实这套书最早是叫《走,去博物馆》,就是希望自己的书不仅能展示国宝的美好,还能成为一条纽带,引领更多的孩子走进博物馆,直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打开与古人对话的大门。”杜莹说。

《漫话国宝》一经出版就特别受欢迎,甚至创造了一天销售上万册的记录。故宫博物院、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目前《漫话国宝》系列丛书已介绍国内外12家博物馆,发行量超100万册,获得“2019年度桂冠童书”“2020年上半年优秀少儿图书”等荣誉,并应邀参加世界童书展,版权输出香港中华书局,电子版本上线美国OverDrive,面向84个国家65000多所图书馆输出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海内外无数孩子的喜爱。

一群人一起做公益 她想一直走下去

这些年,杜莹还在做公益的路上持续前行。她带领学生开展公益课程80多堂、讲座100多场、流动科普展近20场,足迹遍布7个城市、36所小学、25个乡村;在中国大学慕课等线上平台开设200多节公益课程,影响受众上千万人次。

IMG_3838.jpg

杜莹开展公益课程

去年,她带领宁波工程学院“彝情艺梦入凉山”社会实践团队多次跨越2700公里前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采风,通过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马上就火把节了,没有好的艺术表现形式,时间又那么紧张,怎么办?”去年4月,杜莹和学生来到凉山采风,被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副县长、人称“果果书记”的刘超“求救”。

“刚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能帮多少算帮多少!”返甬后,杜莹立马带领学生团队开始着手挖掘彝族民族文化元素,设计出了喜德县IP形象和20多款文创产品,做了一套凉山特色IP场景图册。

“当时1月份正赶上过年,一看物流价格我都惊呆了,好在在学校的支持下,这些可爱的卡通形象得以生产落地,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喜德、来到喜德。”杜莹回忆说,“凉山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他们会端来一大盆土豆招待你,围着唱歌给你听。当时画好设计图的时候听到他们的赞美,看到他们眼里的星星,就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W020230821620355410084.jpeg

杜莹(右二)与学生在火把节现场与所创作的喜德IP形象合影

当问起做公益是否会有经济上的压力时,杜莹坦言:“做这些事情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到传统文化,所以价格一定要低,最好是免费。但是做一本书往往要花一年多的时间,投入和产出经常不成正比,所以工作室收支不平衡的时候也会接一些商单,让团队成员能够生活。”

在位于宁波工程学院的夏小满工作室内,贴着“关关难过关关过”的座右铭,作为缓解压力的方式,杜莹还养了两只鹦鹉。

IMG_3828.jpg

夏小满工作室一角

“工作室刚成立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小伙伴们一起粉刷墙壁,杜老师自己花钱采购设备。刚开始做书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经验,有套书写了半年被出版社毙掉,导致半年没有收入,还是杜老师丈夫掏钱接济了我们。”作为夏小满工作室的元老,夏琳娜和杜莹一起坚持了8年,在她看来,杜莹是个童心未泯的人,内心非常坚韧和丰富,能带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一遍遍改稿子,对接不太可能的事情到落地,每个项目杜老师都会亲自跟,她总是轻描淡写遇到的困难,但是其实中间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杜莹对传播传统文化的坚持,感染了考上研究生的团队成员赵欣,使之又重新回到工作室,跟着她开展公益课程,“刚开始上课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很紧张,但是上台之后场面很嗨,孩子眼中满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觉得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IMG_3839.jpg

杜莹与夏小满工作室成员

“前两天刚去了山西博物院,打算今年出《漫话国宝》第13册;最近刚完成了一套非常有意思的双语绘本《嗨,这里是中国》,主要从字母、数字、颜色、形状四个角度切入来介绍100种中国传统文化标志性符号,到时候将带着这套书去到中东欧送给那边的小朋友;另外现在手头上正在做一套探源工程的书,希望告诉孩子们中华文明的起源……”说到接下去的计划,杜莹滔滔不绝。

“传统文化虽然有传统两字,但并不是陈旧枯燥的,它不断散发着魅力,是我们宝贵的精神力量。”杜莹说自己有个愿望,希望把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到每个孩子的心里。

海内外拥有百万读者 江北这位女教师“漫话”中华传统文化 (cnnb.com.cn)

上一条:中国新闻网:海内外拥有百万读者 浙江女教师用漫画传递中华传统文化 下一条:凤凰新闻: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师生开展产学研融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