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纵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纵览 > 正文

聚焦新型能源,助燃新质生产力

时间: 2024-05-24 来源:新能源学院 作者:薛业建、汪慧 责编:张晓雁、汪慧 点击:

校园新闻网讯  在我国重磅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下,新能源学院于2022年5月应运而生。这是学校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质生产力助推绿色能源结构转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

“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基础,通过与区域内外领军企业和优势科研机构加强交流合作,探索人才引育、科技创新、服务产业深度融合的高校新能源工科改革新模式。”回顾起学院建设与发展历程,新能源学院院长夏永高感慨良多,他表示,到2030年,要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对于这一目标,他信心满满,并向我们列出了充足的理由。

聚焦优势产业,瞄准新质生产力。新能源学院聚焦浙江省“415X”、宁波市“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中关于加快发展智能光伏、新型功能材料、未来能源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划,围绕新能源行业“制能-储能-用能”技术全链条,重点布局光伏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新型储能技术、能源系统工程与智能微电网四大研究方向,深化新能源材料、能源动力及电气自动化等学科交叉融合,并设置以光伏材料与器件、电化学储能及模块、氢能及多能互补系统集成、能源管理与电控为特色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储能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四个本科专业,为新能源领域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技术人才。

锚定技术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学院坚持以大团队“集团制”协同“作战”模式运行,摒弃教师孤军奋战、资源重复投入的分散管理模式,集中资源攻关重要科研任务,已基本形成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绿色制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多支富有特色、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高水平研究团队,为新型储能技术、氢能技术等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赋能。钠离子电池研发技术团队拥有博士5人,具备从基础研究开发到产业化的丰富经验。该团队坚持以企业核心技术需求为导向,在新能源学院与维科技术联合成立“新型电池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承担其委托的高性能、长寿命钠离子电池技术开发,团队成员通过高容量高稳定聚阴离子材料的开发到匹配电解液设计开发以及电芯优化设计,实现了项目目标,协助企业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图1 学院与维科技术共建新型电池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促进科教产教双融合,构建育人新模式。随着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为了满足新能源领域对创新型、复合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学院采用科研导师和企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培育机制与新能源工科改革培养模式,激发和培养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形成了科教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已在2022级本科生中实现全覆盖,在导师们指导下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其中,2022级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专业李晶晶同学在宋少青教授指导下,将碳中和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JCR和中科院分区均为一区,影响因子为16.5)。目前,仅2022级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专业学生已参与发表4篇SCI科技论文。

图2 宋少青教授与李晶晶同学讨论科研进展

“未来,新能源学院将继续针对新型储能技术、氢能技术、未来能源技术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需求,强化深度融通人才培养特色,全面推进我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创新水平和应用实践能力,为助力新质生产力提供智慧和人才支撑。”夏永高说。

上一条:文山学院校长谷雨来校访问交流 下一条:斯洛文尼亚驻华大使馆代表团来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