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甬派APP:师者如光!宁波12.9万人的坚守和接续

时间: 2024-09-09 来源:甬派APP 作者:沈莉萍 责编:肖勇 叶欢欢 点击:

31.jpg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教师合影。鄞州区教育局供图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

一方书桌,三尺讲台,教师们的身影平凡而朴素。然而,他们中的优秀者,却以平凡铸就不平凡的价值,浑身散发着光亮与温度,充满让人追随的力量,用无私奉献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勾勒出璀璨的时代光影。

让我们将敬重的目光投向教师这个群体,一起来聆听他们教书育人的故事——

“周妈妈”的爱心暑托班:

11年的温暖坚守

11 (3).jpg周妙亚和学生一起过生日。受访者供图

“一开始并没想那么多,没想到后来会坚持这么久。”

周妙亚是鄞州区塘溪镇中心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还担任班主任。

2013年,周妙亚在塘溪镇偏远的赤堇小学任教。暑假家访时,她发现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平日里忙于生计,家里孩子没人关心照顾。周妙亚深感担忧,一方面暑假孩子生活、学习无人看管,另一方面附近有水库,存在不安全隐患。于是,她把这些孩子带到了自己家。

2014年开始,周妙亚在家办起公益暑托班。每逢假期前,她都会排摸特别需要照顾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少则十几个,多则二三十个小朋友,都被她接到家中过暑假。这么多孩子吃饭、学习都需要费用,周妙亚自掏腰包。“没让家长掏过一分钱。”

这样的爱心之举,周妙亚已经坚持了11年。

暑托班有经典阅读、书法美术、课程拓展,还有很多社会实践。周妙亚还把自家一楼70多平方米的空间腾出来给孩子们,丈夫做起了“后勤部长”,每天准备丰盛的餐食,午后还有绿豆汤、西米露等甜品。暑托班的孩子们都叫周老师为“周妈妈”。

11 (1).jpg周妙亚和学生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周妙亚的女儿华星辰成了暑托班的得力助手,她带孩子们探索科学实验、去名人故居志愿宣讲。“妈妈白天要管餐点,安排孩子们的课程,还会完成孩子们的心愿,小时候经常把我的衣服和零食分给他们。到了晚上,如果有孩子没有接走,就会把我的房间给小朋友住,而我去阿姨家。小时候不理解为什么妈妈要把这么多爱分给他们。但一起做了公益后,慢慢地理解了。”华星辰说。

11 (2).jpg周妙亚和学生一起阅读。受访者供图

为了让孩子们免受室外等公交车的风雨之苦,周妙亚还在公交车站对面建起了一个公益的“乡村诚信书吧”,里面有3000余册书籍,无需押金,没有借阅期限,只要孩子愿意阅读。

2016年寒潮,周妙亚直接把租住在山上童村的10多名孩子接回家躲避风雨;台风“烟花”来袭,她将安置点的12个学生“转移”到了自己家,吃住一个星期,直到警报解除。

周妙亚把全校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做的这些小事,早已超出了一个老师的职责,但她无怨无悔。

退休教师的支教之旅:

5省24所学校的奉献

13.jpg忻元华在上实验课。受访者供图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喜德中学露天操场上,三千名孩子围成一圈,伴随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倒计时,一支支“水火箭”在操场腾空而起。站在中央的忻元华老师一边操控实验设备,一边用扩音器解释科学原理。面对科学实验带来的神奇一幕,孩子们不禁发出阵阵欢呼。

15.jpg忻元华夫妇和学生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从2015年开始,宁波工程学院的退休教师忻元华先后10次奔赴5省24所学校支教,现年78岁的他为当地孩子普及科学知识,他的爱人滕崇从他第5次支教起也并肩前往,为当地孩子带去心理健康教育,他俩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魔法爷爷”和“知心奶奶”。

忻元华69岁那年,第一次志愿报名去江西山区支教,他因为擅长科普教育,成了队伍里唯一一名科普实验支教志愿者,也是年龄最大的支教老师。

实验设备太重太大不便携带和普及,十多年来忻元华专门研发了一批轻质的实验器材,一些器材不能上飞机,他就把实验器材寄到当地,有时要快递10个包裹。

那些实验器材,是孩子们眼里的“魔法”道具。3分钟制冰、用磁悬浮飘起苹果、火箭发射、扑克牌光学骗局等等,都是忻元华的“拿手戏”。

16.jpg忻元华在给学生上实验课。受访者供图

忻元华远赴广西边境山区、甘肃陇西山区、湖南溆浦县、四川金沙江彝族村寨和大凉山等地支教。有些学校几乎没有开设实验课,一堂堂神奇的实验课带给孩子们全新的体验,而他们好奇和渴望的眼神,也深深印刻在了忻元华的心里。

“那节科技实验课,感染了一个个少年的心。您看到了一群热血沸腾的少年努力向外探索,我就是其中一个。”湖南一所乡村中学的孩子在给忻元华的信中这样写道。

山区的孩子质朴、单纯,但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滕崇老师循循善诱,和孩子们交心,为他们打开一扇扇心灵的窗户。

2021年,忻元华因病需要手术,但当时他已计划赴四川凉山州盐源县和木里县支教,马上手术的话会耽误行程。忻元华说服儿子,决定先去支教。最终他10月初出发,11月中旬回来,12月住院动了手术。

17.jpg忻元华在给学生上课。受访者供图

忻元华夫妇的故事感染了很多人。今年4月,“忻元华”银龄教师支教团队在宁波市委老干部局和宁波市教育局的倡议下成立;5月,13名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组团前往凉山支教,重点帮扶青年教师成长,这个支教团平均年龄64岁,涵盖了多个学科。国庆节后,更多的志愿者又将踏上去四川凉山州支教的行程。

特教老师的至情呵护:

用爱浇灌“折翼天使”

deb4cadb-1a01-43ef-b441-4b71e268a60esize_w_4072_h_2697_副本.jpg教师节,学生给吴素芬献花。受访者供图

吴素芬是一位扎根农村35年的老教师。2011年,象山县筹办培智学校时选择了当特教老师。十多年来,她用爱和坚守为“折翼天使”推开了希望之窗。

为了办好象山县培智学校,她没有寒暑假,不停地为学校的发展大计四处奔波。没有经验,她就主动向宁波达敏学校等特殊教育学校取经;没有经费,她便四处化缘,千方百计争取相关单位的支持;没有设备,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先行购置一批智力障碍儿童急需的特殊器材,为学生日常锻炼、课堂教学提供保障。在她的大力争取下,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改建了教学楼,新建了综合楼和师生宿舍楼,还设立了每年100万元的特殊教育专项经费,各类功能教室日趋完备。

40d2bcb8-2afc-48d7-befc-d8d783180395size_w_5120_h_3840_副本.jpg吴素芬在课堂上。受访者供图

呵护迟开的花蕾,唯有以爱浇灌。吴素芬记得刚开学时,一个叫小娜的女孩,爸爸不在身边陪同她就不吃饭。为此,每次吃饭时,吴素芬就端好饭菜坐到小娜对面,并故意发出津津有味的声响诱导她。过了三四天,小娜忍不住将勺子伸到吴素芬碗里舀饭菜,慢慢地接受了喂饭。为了改掉她离开心里依赖的人就不吃饭的毛病,吴素芬用了足足两年时间,一次次的鼓励,终于让小娜养成了独立吃饭的习惯。

对于“热了要脱衣服”“渴了要喝水”这种普通孩子最简单的常识,特殊孩子却可能要教上几个月才能学会。象山县培智学校的100多个孩子,基本来自农村,七八岁就开始住校学习、生活,学校教育对他们非常重要。吴素芬提倡用“保姆”精神呵护每一位特殊学生,鼓励老师们耐心教、反复教,教100次不会时就要准备教第101次。

“我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孩子进步了,我高兴地给家长报喜讯;孩子生病了,我亲自送医院并陪着挂点滴到天亮。每次听到孩子艰难却努力地叫出一句‘老师好’,每次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我就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吴素芬说。

特殊孩子的教育,不仅需要爱心、耐心,同时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方法。吴素芬带领全校教师编写合适的课程,还把定期开展学习、交流、研究活动定为学校教师研修的三大必修科目,每月收集筛选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带领老师们查资料,分批次派老师去重庆、青岛等特殊教育发达的地方学习。在不断积累中,学校构建起了农村培智学校的“适应体育”育人模式。

1a75cdc3-a3fe-41b8-b41e-71289201ca94size_w_4032_h_3024_副本.jpg吴素芬与学生结对完成马拉松比赛。受访者供图

为了让每个特殊孩子毕业后有一技之长,吴素芬东奔西走争取到了十余个实习锻炼平台,通过努力,该校六届70名毕业生中,有17%的学生实现了竞争性就业,50%通过庇护性就业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同时,她还通过学校牵线搭桥、部门支持等方式,为剩下33%的学生提供了种植蔬果、修补渔网、养殖海产品等流动性岗位。

“为特殊孩子筑梦,唯有因材施教,方能点亮未来。”吴素芬说,“虽然我们没有桃李满天下,但孩子能够自食其力进入社会,就是特教老师最大的成就和荣誉。”

12.9万教师的坚守:

书写教育的厚重篇章

56.jpg“老师,您好!”三江口教师节主题灯光秀。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9月10日,宁波12.9万名教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第40个教师节。他(她)们兢兢业业,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接力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持续为宁波教育事业的发展书写朴素而厚重的篇章。

在这支队伍中,有默默坚守海岛的老师,有援疆支教真情付出的老师,有用爱心浇灌智障儿童的老师,有扎根山区无怨无悔的老师,有将职高学生培养成金牌选手的老师,有创新追求勇攀科研高峰的老师……采访中他们说到,“教书育人的热情,能驱散一切疲惫”“做老师很幸福”“在学生的进步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他(她)们虽然耕耘在不同的教育领域,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但他(她)都有一个共同点:心怀热爱,躬耕不辍,用奉献和坚守,在学生心中播下爱和希望,诠释着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同时也赢得社会的尊重。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在这个光荣的节日,我们愿将世间最美的言语、最真挚的祝福,都送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在宁波,尊师重教的传统源远流长。“老师,您辛苦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躬身教坛,强国有我”,三江六岸为教师亮起璀璨灯光,灯光秀大楼和LED屏幕上的一条条祝福,便是社会对师者的尊重和教师群体的深切关怀。

让我们借此一起感念师恩,礼敬教师!

https://ypstatic.cnnb.com.cn/yppage-share/news/share/news_detail?newsId=66deae40e4b019948c8c6cb7&type=wxfs

上一条:央广网客户端:师者身影 时代光影 下一条:宁波市教育局:82岁教师夫妻拿出百万积蓄捐资助学、各校体育赛果捷报频传……宁波各地各校本周热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