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3月1日,宁波市海曙公园内春意盎然,一场融合传统公益与现代科技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月活动在此拉开帷幕。50余名观众与20名志愿者齐聚现场,共同见证志愿服务与人工智能碰撞出的新火花。
活动现场,公益盲盒、非遗体验、健康义诊等便民摊位沿公园过道依次排开,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参与。舞台上,越剧表演、创意舞蹈与红色缎带交织,点燃了开幕式的热情。
海曙区委社工部副部长舒沁为聚爱公益服务中心揭牌,创始人芦杰分享了自己从理发师到城管队员、再到公益组织带头人的暖心故事,展现志愿服务跨越行业的凝聚力。随后正式发布“志愿服务主理人深耕计划”,表彰了以“忻元华”“陈莉霞”为代表领航志愿者,以及多个青年先锋队伍,推动“以老带新”的志愿服务发展模式。
“来了,来了!”随着一阵欢呼,一只蓝色四足机器狗灵活穿梭于人群中,引导观众有序入座。它不仅精准完成引导任务,还即兴表演了一个高难度后空翻,引得现场掌声雷动。“这是科技与志愿服务的创新结合。”机器人学院负责人介绍,机器狗搭载了自动跟随与远程控制功能,未来可应用于更多场景。
紧随其后登场的人形机器人成为全场焦点。它不仅能感知环境、识别物体,还主动向观众“比心”示好,引得市民争相上前握手、拥抱。工作人员表示,这款机器人集语音识别、图像分析等功能于一体,未来或将在家庭陪伴、教育娱乐等领域发挥作用。现场还展示了春晚同款智能机器人舞蹈,科技与艺术的交融令人赞叹。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辖区近年来积极探索‘人机协同’治理模式,‘西门大妈’党员志愿者与无人机联合巡逻等。下一步要探索‘人机协同’2.0新场景。”西门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辖区正在探索“校地企”三方联动的文明润企赋能基层治理行动,以科技赋能科创街区发展,此次活动借助宁波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最新技术,旨在通过“文明+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利用其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动跟随和远程控制等功能,探索打造家庭陪伴、教育娱乐、安防巡检等多种“机器人+”治理新场景,为未来科技推动智能生活,科技共创文明新风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3058929&source=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