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甬派APP:“汽车城里的大学”,又有新突破!

时间: 2025-04-01 来源:甬派APP 作者:沈孙晖 吴芷逍 余梦海 责编:叶欢欢 点击:

11.jpg

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校方供图

记者今天从宁波前湾新区获悉,作为“汽车城里的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牵头建设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这是该学院继入选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重点项目后,在产学研深度融合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式突破。

据悉,“新能源汽车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依托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等6家龙头车企,深度对接前湾新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技术领域,与企业在动力电池安全性能优化、整车振动噪声智能控制、轻量化车用新材料研发等方向开展技术研究,共创联合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

将企业实际需求“收集上来”,把学院最新成果“推广下去”。依托协同创新中心,汽车学院与各家龙头企业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的“无缝对接”。

以汽车学院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高性能汽车动力电池包应用安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为例,该项目通过模拟汽车前方、侧方、底部三个方向的碰撞试验,探索动力电池包的碰撞失效边界,建立电池碰撞仿真模型,最终形成行业领先的电池碰撞安全评价标准。

多年来,汽车学院不断提升产学研融合发展水平,从单纯满足企业需求方向进行研发,逐步转向前瞻性技术研究和创新储备。学院与吉利联合攻关的宁波市2035重点研发项目“电动汽车智能线控一体化底盘关键技术研发”,便是这一协作理念的生动诠释。

该项目将突破技术垄断,在保证整车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算法创新,最优化追踪驾驶意图,实现最佳的车辆循迹性能,以提升车辆的极限操控性与驾驶乐趣,实现对车身操稳控制程序的国产化替代。

22.jpg

翻阅合作“朋友圈”,10多家龙头企业、6所科研机构与汽车学院,通过3个联合实验室紧密联结。这种立体化协同推动技术创新,更催生标准、专利等体系化成果。

截至目前,汽车学院已获汽车技术类授权发明专利超190项,其中30多项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实现转化,为企业新增产值约50亿元。

从2018年成为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到去年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实践基地建成投用,围绕前湾新区“134”现代产业体系,汽车学院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点攻关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一体化压铸车身轻量化、智能驾驶系统国产化等前沿技术,直指产业链“断点”“堵点”,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完整创新链条。

“产学研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人才输送,而是利用高校的研发能力直击产业痛点,我们将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前湾新区汽车产业的新型智库,打造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前湾标准’和‘前湾方案’。”汽车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https://ypstatic.cnnb.com.cn/yppage-share/news/share/news_detail?newsId=67ebaeb4e4b0a6981fbc73b9&modeType=0

上一条:浙江教育报:产教融合擘画教科人新图景 ——浙江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纪实 下一条:甬派APP:速来!家门口的科普盛宴,R博士领衔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