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央广网:甬城高校联盟以“智力引擎”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

时间: 2025-04-14 来源:央广网 作者:徐瑾 刘岚 徐健民 胡坚达 汪慧 责编:叶欢欢 点击:

如何让高校的“创新流量”转化为乡村的“经济增量”?如何以“外脑”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4月10日,在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和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共同支持与推动下,宁波市乡村振兴高校联盟在宁海县河洪村正式成立,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等10所在甬高校加入首轮联盟。

宁波市乡村振兴高校联盟揭牌仪式(宁波工程学院供图)

联盟以《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所提出的“学科提质赋能乡村产业、服务实践优化乡村治理、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等五大行动为纲领,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培育特色产业、深化校地合作,为乡村振兴注入“软实力”。

制度破题,校地共治夯实营商基础

“高校要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加强顶层设计和工作谋划,支持师生常态化开展活动。”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陈金辉在联盟启动仪式上强调。联盟形成“10+6”顶层架构,10所高校联动形成6大专业委员会,从乡村建设、运营、文艺、技术、治理等多个维度提升高校助力乡村营商生态;推行“校校有担当,月月有活动”常态化服务机制,采用“1+N”专业委员会要求,宁波高校二级专业学院牵头多学院参与专委会日常工作,支撑乡村老宅活化利用、旅游项目策划、网红景观打造、社会资本引流和大学生农创客培养等多项乡村运营工作。

宁波市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启动仪式(宁波工程学院供图)

宁波市乡村振兴高校联盟签约现场(宁波工程学院供图)

联盟前期排摸了5个县市区153个乡村发展课题研究项目名录,本次启动仪式上同步发布44个项目清单,内容覆盖农文旅运营、中草药种植、数字文创等领域。“大学小镇”乡村振兴模式推动了宁波大学全部二级学院全面对接东吴13个村社,耗费三年时间百名师生深蹲一线,成功实施了包括天童老街改造在内的十大标志性成果项目;宁波财经学院与宁波农业农村局共建“宁波未来乡村学院”,成立乡村美育中心开展艺术乡建,与乡村、企业共建共富工坊助力乡村产业升级,承担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测评工作,完成农村工作指导员培训等涉农培训4285人次,助力乡村发展。

产业赋能,双向适配激活经济增量

高校实验室成果如何落地生“金”?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奉化区锦溪村推广“林地套种黄精”模式,实现了每亩山林增收3万余元,从而让近3000亩荒山变成了“金山”,此外,鄞州姜山镇“明州田语”项目,实现水稻与甲鱼共生的生态循环,每亩稻田年增收近万元;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宁海县胡陈乡提供中草药深加工技术支持,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宁波大学水产团队攻克梭子蟹育苗技术,惠及象山、宁海等地渔民;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鄞州区五乡镇共建小微产业链,助力特色农产品销售;在象山县黄避岙乡,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智能投喂系统为养殖户节本,为养殖户节约20%成本;浙江万里学院博士服务团为宁海县岔路镇王爱山区设计中草药种植项目,推动农旅融合。宁波财经学院博士团队开发的智慧农业灌溉系统落地古林镇,助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高校实验室里的成果正转化为村民口袋里的“好收益”,联盟通过6个专业委员会,推动学科链与乡村产业链深度融合。

文化铸魂,乡土IP塑造品牌价值

乡村振兴需“软硬兼施”。联盟创新“高校+村集体+企业”模式,培育乡村文化品牌。在江北区半浦村,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挖掘古村文化,设计“半浦二十四节气”IP,开发文创产品;河洪村的“长寿宴”非遗工坊,通过直播电商拓宽农产品销路;在象山县东陈乡,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承接了以“海洋文化”为核心的共富领衔项目,商学院院长胡坚达研究员受聘“共富智库”首席专家;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开展韩岭二期改造设计,合力打造宁波市精品旅游线路;深耕江北建设“艺创鞍山”的共富工坊品牌;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余姚梁弄镇推动“红土育桃李·校地共富行”项目,以农村电子商务全链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同时融合红色资源与研学旅游;宁波财经学院师生多年深度服务海曙区茂新村,持续开展“稻田艺术节”“汉字文化节”“家风家训展”等多项文化艺术活动,助力茂新文旅网红出圈,年游客85万人次,村集体收入400万元并完成古林镇文旅平台建设;宁波工程学院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在横向课题研究过程中,同步完成5个县市区10个乡村旅游IP的设计与打造,获得了极高的社会评价。此外,联盟进行“大学生乡村创业扶持基金”的探索,推动在甬高校师生入村创业培育工作。

机制护航,长效服务激活内生动力

为破解乡村可持续发展难题,联盟建立“月月有活动、校校有担当”常态化机制。每月组织联盟专家下乡指导,每季度更新乡村诉求清单,每年发布《甬城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白皮书》。在慈溪梅园村,宁波工程学院师生驻村参与“未来乡村”规划、“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方案编制;在宁海葛家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团队驻扎指导村民开发竹编工艺品,产品远销海外;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开展“致富带头人”专项培训,定向培育乡村经营管理人才,已覆盖宁波5个区县、超300人次。此外,《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明确的“校地需求对接平台”“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已初步落地,目前同步启动20个高校及试点村庄签约工作,采用“一校一镇”对接机制实施5个村镇与高校的常态化精准对接。

“下步我们会积极邀请宁波慧谷、甬商平台、高校校友企业等社会力量加入,进一步打通‘资本下乡’通道,推动更多资源向乡村汇聚。”联盟秘书处宁波工程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负责人表示。从技术突破到产业振兴,从文化赋能到人才共育,宁波市乡村振兴高校联盟以宁波市《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蓝图,通过制度、产业、文化“三轮驱动”,优化乡村营商环境,激活“软实力”。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高校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正为共同富裕写下生动注脚。

https://apicnrapp.cnr.cn/html/share.html?id=29865161&ui=w6yn/qu6b9VDsJ9VSYjhHrsiMR2NVcjpV4Cc3jJmwlQWJqrpYoXKqzuPDWJXE2NZ&action=share&type=1

上一条:海曙APP:校地合作再升级!以科技力量赋能社区治理 下一条:甬派APP:“中国好人”携手“R博士”!这堂科普课让孩子们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