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商报3月1日04版:
宁波一大学生寒假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给全村282位族人拍全家福

(张康乐供图)
湛蓝高远的天空,绵延不绝的黄土高坡,还有幸福微笑的族人们……昨日,拿到冲印出来的阳赛村张氏家族大合影,宁波工程学院大四学生张康乐总算舒了一口气。
刚过去的寒假,张康乐和好友,召集全村近300名族人拍了这张珍贵的“全家福”,他希望能建立一个他们村庄的特殊“图书馆”,记录传承独有的乡村文明。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谭超华
初衷>>>
希望大家重视特殊“图书馆”
张康乐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安远镇阳赛村人,目前就读于宁波工程学院。
之所以想为全村拍摄全家福,源于他在村中的所见所思。
他告诉记者:“我们村里人基本上姓张,是一个大家族。去年8月,我回家时看望村里的一位长辈,当时碰巧见到姑姑在北房屋檐下给年迈的爷爷洗手,非常感人,于是拿出手机记录了这一幕。但是,两个月后,老人去世了,在宁波的我获悉后感慨万分,再次翻出了那张照片,百感交集,这也许是老人生前最后的一张照片了!”
村里每位老人的去世总让张康乐惋惜不已。他们曾是这个村庄的缔造者和守护者,他们每个人好比一座乡村图书馆,一旦去世,那座“图书馆”也就坍塌了!作为阳赛村土生土长的一员,张康乐希望这样一个个特殊的“图书馆”被族人重视起来。
他说:“我想尽自己所能去引导大家关注起来,要做的事有很多,最终决定从拍全族大合影开始!”
努力>>>
在质疑声中徒步发邀请
放寒假,张康乐回到老家,就和好友商讨,着手准备。
当他们将想法告知身边的人时,无一例外地摇头否定和质疑,“这事不容易办,怎么能召集起来那么多人,再说即便能召集,那么老人小孩万一出个闪失,谁负责……”
张康乐还是毅然地坚持。“其实担忧是没有用的,我既然决定了要干一件事,就要做好随时迎接失败的准备。”他说。
为了最大程度上表示诚意,张康乐和好友挨家挨户去发邀请,并且保证每家邀请至少两遍。每天徒步穿行在村里的大街小巷,当然辛苦,但为了大合影现场能多来一个人,他们觉得值!
张康乐最初估计拍照大约需要1000元,他首先在微信上发起了倡议。然而,筹款的过程远没他想的那么顺利。从发倡议开始,前三天通过微信红包或支付宝给他转账的7人当中,有5个是他大学同学和辅导员,仅有两名张氏族人。
“我一度失望了!我心想,实在不行就自己掏钱。”他说。
后来,在他二叔的帮助下,张康乐在村里发起了筹款倡议,最终筹集到1600余元。
感动>>>
282位族人拍全家福
腊月二十七是约定拍照的日子。那天一早,张康乐迫不及待地推开了窗户,只见外面蓝天白云,很暖和。“非常适合拍照!”
当天中午12点多,族人穿着整齐,陆陆续续汇集到村里小学操场。89岁的太爷爷在家人的搀扶下来了,才出生几个月的小玄孙也被抱着来了,大家站在操场上兴奋地聊天。
“比赶庙会还热闹,这是村里第一次大规模合影,很多人都在家里打扮梳理过的,有小媳妇还化了妆,看得出大家还是很看重这件事的。”张康乐说。更让他感动的是,村里有过结的几户人家也来了。
为确保村里人多来一些,张康乐和伙伴们不辞辛劳再次骑车前去邀请。到下午3∶50,参加本次大合影的家族成员基本全部就位,共有282人。
张康乐事先到镇上的照相馆请来了专业摄影师。“我们这样布置的场地,每排60人,共有5排。最前面蹲一排小孩,其后是辈分高者坐在椅子上,然后是平地上站一排年纪稍次者,再后是椅子上站一排中年人,年轻人则站在最后一排桌子上。”他说摄影师拍了三段最终合成这张大合影。
镜头前的村民都发自内心地笑着,随着摄影师按下快门,阳赛张氏家族大合影就这样被定格在一片起伏的黄土高坡前。
“那一刻,我觉得我们这个大家族的人心都在一起了,这个感觉真好!”张康乐感慨说。
http://daily.cnnb.com.cn/dnsb/html/2016-03/01/content_93933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