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宁波日报9月14日:让有才者“有财”理所当然

时间: 2016-09-14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黄明朗 责编:新闻中心谭超华 点击:

宁波日报9月14日A8版:

让有才者“有财”理所当然

黄明朗  

宁波工程学院研究员杨为佑,今年开始将领取令国内绝大多数高校教师艳羡的薪酬———年薪60万元,成为该院“优劳优酬”特设岗位第一人(9月9日《宁波日报》)。  

一直以来,高校作为事业单位,教师薪酬基本是按照职称和岗位确定的,大体上仍然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即使有突出贡献,年终或可拿奖金,但往往只是“意思意思”。宁波工程学院实行“优劳优酬”政策,真正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或将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杨为佑在专业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他敢想敢干,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建起实验室,总资产超2000万元,处于省内先进水平;他十年耕耘,业绩斐然,现为“材料学”省重点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省一流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校给予他较高的报酬,是对他工作的认可,对他付出的回报,同事钦佩,同行服气,实至名归。  

G20杭州峰会的热词之一是“创新”,创新离不开创客,而给予适当待遇,栽好落户、住房、薪酬等“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诚如校方所说,实行优劳优酬,是进一步调动高层次人才工作积极性,吸引鼓励更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校工作的特殊办法。如果60万元年薪让人“艳羡”,那么,学院已经树立起杨为佑这个标杆,要想赶上或超越他,就不能临渊羡鱼,而必须“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从而形成“赛马”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杨为佑到宁波工程学院应聘,返程时已身无分文,学校人事处了解情况后,采取让他提前报到、预发工资等非常规措施,帮他渡过难关。对此“小恩小惠”,杨为佑铭记至今。这也让我们看到学院对待人才的真诚态度。假如校方担心预支出去的工资“覆水难收”,冷漠以待,“照章办事”,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这件事还给我们以启示:虽然市场经济强调优胜劣汰,但对待创新也需要特事特办。创新往往是个漫长过程,作为创客,个人要耐得住寂寞,努力将创意变为现实,社会特别是政府也要为创新者提供配套服务,帮他们造好“创客空间”。  

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16-09/14/content_992659.htm?div=-1

 

上一条:光明日报9月19日:宁波工程学院王阳明雕像 下一条:浙江教育报9月12日:宁波工程学院: 分类评价释放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