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9月22日A14版:
大美港城添风华
———宁波工程学院主校区落成的前前后后


9月,金风送爽,同时捎来喜讯:宁波工程学院主校区———风华校区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不仅是学校办学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也为宁波北高教园区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风华校区建设从2003年启动到2016年全面建成,从杂草丛生到小桥流水,从穷乡僻壤到高楼林立,为了这一刻,宁波工程学院整整奋斗了13年,来之不易啊!
宏图大略: 抢抓机遇 善作善成
宁波工程学院(原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原主校区坐落在海曙区这块繁华美丽的土地上。老校区占地面积仅263亩,校舍总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随着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有限的办学资源成为阻碍学校升本的最大制约因素。
2003年,学校向宁波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提出在北高教园区新建校区的立项申请,同年9月获得批复。此后两年时间里,由于土地性质调整和拆迁安置等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工程建设进展缓慢。2005年,学校提出“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建设方式,同时确定了一期项目的用地范围和建设内容。2005年12月,国土部门正式批复了一期项目的用地(498亩)。2006年,市发改委批复一期项目正式开工。2007年9月,一期项目竣工投入使用。
2007年底,涉及新校区和朱家安置地块内的基本农田性质调整经国务院批准后完成“农转用”的报批手续。2008年,新校区二期工程启动,在不涉及拆迁的二期地块内,二期一阶段项目开工建设,2010年9月竣工交付使用。2011年10月,翠柏校区建设宁波市先进制造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2013年底,主动作为,及时将新校区二期二阶段项目列入市重大建设计划,并紧紧抓住“三改一拆”契机加快项目推进,通过模拟审批方式,于2014年6月正式开工,实行边拆迁边建设,至2015年下半年完成二期二阶段项目所有拆迁任务,2016年新校区全部建成并于9月开学投用。
杏坛英姿: 钟灵毓秀 风华玉立
位于学校中轴线两端的,是庄重的南、北大门,中间是宽阔的阳明广场,地标性建筑校图书馆立于中央,现代化的学生活动中心,彰显着以生为本的理念。校训石刻摹的“知行合一”雄浑苍劲,王阳明雕像是广场上最抢眼的景观。鹭林河从东向西横贯整个校园,河上十二座造型各异的小桥各领风骚,枝繁叶茂的校友林、绿草如茵的运动场、窗明几净的教学楼、人声鼎沸的食堂、整洁舒适的宿舍……活生生一副宁工版“清明上河图”。
风华校区在整体规划上力求营造科技、人文、生态和谐统一的校园整体氛围。校区规划布局结构清晰,南北向由校前广场、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构成理性的功能轴,东西向依水系形成景观生态轴。校区内功能分区明确,主要分为教学区、生活配套区及体育活动区三大部分。教学与生活两大区块沿东西向水系南北分置,体育活动区主要沿基地外侧设置。教学区主要包括教学及院系楼、图书馆等。生活配套区包括学生宿舍、食堂、浴室、校医院、学生活动中心、教工食堂等。体育活动区主要包括体育馆、田径场地、室外网球场及室外篮球场和排球场地。学校行政楼位于主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
校区内各建筑单体特色各异。图书馆是校内地标建筑,与两侧相连的教学及院系楼共同形成校园的核心建筑群。建交学院大楼是校内最高的建筑,最高处有51米,外形看上去恰似一个倒写的“工”字。校区设计借鉴中西园林的环境设计原则,整合于自然山水之中,校园如同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校区内交通便利,几条主要道路分别用校训和学校精神命名,如知行路、合一路、讲实路、求精路等。
众志成城: 勇于担当 克难攻坚
没有人能想象到学校风华校区建设困难如此巨大,过程如此曲折。主校区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历经十余年,凝结着众人的心血和汗水,承载着勇者的魄力和担当。
由于土地性质调整和拆迁安置等多方困难,宁波工程学院迁建工程进展缓慢,宁波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都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协调会,多次亲临校建工地和拆迁现场视察调研、现场办公。市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住建委、镇海区政府、江北区政府等各有关单位都从大局出发,积极推进。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宁波市教育局更是不遗余力,千方百计直接推进了工程进展。市教育局领导介绍道:“宁波工程学院主校区的全面建成,是市教育局这几年做的最大的一件难事。”成大事者必先有大担当,在市政府2013年底确定一批重大建设项目时,市教育局果断将宁波工程学院新校区二期二阶段项目作为重大建设项目,主动给自己加压。宁波工程学院风华校区建设历经多年,工程建设投资前前后后总计14.5亿,另外征地、拆迁和住宅安置经费达到了13.7亿左右,这些经费都需要市教育局和学校垫付。在庞大的经费面前,市教育局在市财政局全力推动下,通过多元筹资,用国债、地方债加财政性教育经费等,解决了建设资金困难。
宁波工程学院征地拆迁由江北区政府负责实施。拆迁和供地不仅涉及复杂的政策,还涉及路林村、联成村的城中村改造成本分摊等争议问题,在整个破解难题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异常艰辛。在江北区委、区政府和甬江街道的不懈努力下,学校二期工程用地范围内的征地及拆迁安置工作于2010年4月开始启动,到2014年上半年,最后几户钉子户搬离施工区,整个拆迁项目完成。本次拆迁涉及集体住宅户数为366户,面积约8.14万平方米;涉及集体非住宅22家,面积约7.26万平方米;涉及国有土地6家非住宅,拆迁面积为39656.15平方米。
学校风华校区至2013年仅完成不到半个校区的建设,成为学校发展中的第一难事。为此,校党委对领导班子提出了“敢作敢为敢担当”的工作要求,书记校长掷地有声地立下军令状:风华校区二期二阶段建设2014年必须打下第一根桩!借势浙江省政府“三改一拆”的东风,在宁波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在市教育局、江北区等不遗余力推进下,在校党委、行政领导班子敢于担当的坚持下,在基建处等部门克难攻坚的实干下,众志成城,金石为开,2014年6月24日,学校二期二阶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今年暑假,学校翠柏校区的二级学院进行了整体搬迁。至此,学校以风华校区为主体、以翠柏校区和杭州湾校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办学格局终于形成。
大学者,大楼大师也。宁波工程学院主校区的全面建成并启用,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而大师的涌现还需快马加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坚定地行走在应用型建设的大道上,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风雨兼程,高歌猛进。
(轩 文)
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16-09/22/content_994414.htm?div=-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