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是党中央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一体规划。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党委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学院事业发展中来,发挥学院办学特色和优势,着力推进土木建筑行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深化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在“引”字上下功夫,营造崇远悦近来氛围。学院领导班子系统谋划,主动出击,发动班子成员、学科团队负责人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对高层次紧缺人才实施“一人一策、按需引进”,深入长安大学、东南大学等985高校宣传,筑巢引凤,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十四五”期间,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预计引进优秀年轻博士50名,学科或学科方向带头人8名。
在“培”上做文章,打造人才培养高地。依托浙江省土木工程工业化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和数字道路建设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三大省级平台,凝聚高水平师资队伍。给青年教师“架梯子”,利用“老带新”“行业工程师进课堂”“挂职锻炼”等方式丰富青年教师实际工程经验,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课堂改革、编制教材等提供资金资助,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交流、研讨及评比等活动;给新进博士“压担子”,出台《建交学院新引进优秀博士首聘期考核业绩基本要求(试行)》,给予优等待遇的同时,加强业绩考核,提升新进优秀博士的工作积极性。出台《创新团队建设与考核实施办法》,组建涵盖结构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建筑材料、建筑环境等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的9个创新团队,以学科团队为基本单元进行重点扶持,通过项目倾斜、经费支持、进修培训、科研办公场地保障等有效措施,将有干劲有能力的教师培养成学科、技术带头人,激励普通教师在团队中迅速成长。
在“能”字上花力气,打磨应用型师资队伍。坚持“科教产教双融合”,积极对接地方产业发展,为国家和地方重大工程技术攻关、为政府提供智慧交通和民生服务决策支撑。近年来,学院先后输送10余名博士(教授)进企业挂职锻炼,主动承接服务地方建设的各类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达一亿元,在地方行业树立良好的口碑,实体化、团队化的运作加快了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师以“项目化”为驱动,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将实际项目贯穿“课程设计——学年设计——毕业设计”,实现在校生实践课程“真题真做”,发挥了科研反哺教学、高水平科研带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用,提升了学生科创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