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城里的大学“新”潮澎湃
前湾校区“产教融合”办学的十年探索与实践
前湾校区
时空运转,是滚滚向前的脚步!
千姿百态,是涓涓细流的奋斗!
从空中俯瞰杭州湾入海口南岸凸起的半岛,宁波工程学院前湾校区很是耀眼,它如同一艘劈波斩浪的巨轮,停靠在欣欣向荣的母港。这里的一花一草、一路一桥、一馆一廊,都是宁工人勇立潮头、矢志奋斗的缩影,无不书写着前湾校区与前湾新区共生共荣的美好篇章。
新生,因汽车产业而生
2012年,面对宁波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面对高等教育多元化、多样化的新形势,宁波工程学院把人才培养放到教育、科技、经济相结合的大循环中去思考,抓“天时”争“地利”,主动把握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成立杭州湾汽车学院。
2014年9月杭州湾汽车学院迁入前湾新区办学,开启了校园、产业园、研发园“三园融合”的汽车产业特色学院的实践探索之路。
十年来,这片以产教融合为底色和底蕴的“年轻”校区,交出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2017年入选宁波市十大试点特色学院,2018年入选浙江省高等学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2019年入选宁波市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和省级重点建设汽车工程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0年入选浙江省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和吉利汽车技术供应商,2021年入选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和浙江省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同年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实践基地入选国家教育强国项目,2022年成为浙江省汽车产业产教融合联盟理事长单位,同年学校正式组建新能源学院,2024年教育强国项目建成投用。
教育强国项目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实践基地
蝶变,内生驱动向新而行
前湾校区所在的前湾新区是浙江省建设世界级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战略性大平台,汽车产业是其支柱产业,也是宁波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杭州湾汽车学院作为产业链至关重要的一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学院师生不仅是“产城联动”的受益者和“产教融合”的先行者,也是倾情投入的参与者和倾力付出的建设者。十年间,学校在前湾校区这片试验田上深耕细作,苦练内功,走出了一条具有应用型高校特色的发展路径,实现了内涵式提升、跨越式蝶变。
跨越式蝶变背后的动因是什么?“坚持教育的本质,对接产业需求,方向就是使命。”这是十年办学的经验总结。自落地办学以来,前湾校区始终坚持把教育教学放进区域发展、产业发展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不断创新实践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大格局、深融合的办学实践,为地方高校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科研服务提供了一个鲜活且足够分量的样板。
校区精准对接汽车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落实新工科建设理念,实现工科教育从学科导向到产业导向,从专业分割到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从支撑服务到创新引领三个转变。紧紧依托新区有利的区位优势和产业资源,积极探索汽车行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办学之路。杭州湾汽车学院瞄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组建新能源汽车碰撞安全与轻量化、汽车振动噪声控制、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三大研究平台,获批浙江省高校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宁波市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响应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新要求和国家双碳战略新目标,成立新能源学院。上个月,教育强国项目传来喜讯,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实践基地正式建成并在前湾校区揭牌,标志着全市首个建设、首个竣工的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建设高校重点工程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新区管委会与学校深化推进“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探索校地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最新成果。同时,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成立,工程教育办学方式将从学科专业单一向学科大类交叉、校企深度融合的根本转变,打造工程人才培养的“宁波品牌”。
融合,与地方同歌共舞
前湾校区披荆斩棘、一路生花的十年,也是校区与前湾新区千亿级汽车产业同歌共舞、相伴共生的十年。自2014年迁入新区办学以来,前湾校区主动融入当地千亿级汽车产业,谱写了一支校企城发展同频共振交响曲。
从空中俯瞰,校区位于国际汽车产业城的中心位置,杭州湾汽车学院更是因汽车产业而生,在培养现代汽车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与新区产业的深度互动和多元化合作中,走出了一条校园、产业园、研发园“三园融合”的特色办学之路。
地处产业集聚区,推动政产学研“四位一体”深度融合,是校区和新区双向奔赴的应有之义。“电芯开发、电池安全设计涉及海量基础性工作,无论是材料组分的微观测试,还是抗性原理的分析研判,均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仅依靠企业研发力量显然不现实。”威睿公司前瞻研发部负责人杨同欢说,通过与杭州湾汽车学院团队合作,他们得到了第一手实验参数,大大降低了前沿领域技术创新的风险成本,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从空间到内容,“校门对厂门”也从物理连接突破为化学反应。2016年学校与前湾新区管委会、宁波市教育局、吉利集团、上汽大众共同组建了办学理事会。如今,前湾校区已与吉利集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万都集团等众多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其中,与吉利汽车研究院共同建立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能否实现高质量就业,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在前湾校区,学生从毕业到就业,只需“跨过一条马路”,生动诠释了校区和新区的双向奔赴。机汽学院2023届毕业生姜凯已在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供职1年多,“从学校出发,步行10分钟就能到公司,对我们校区的学生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对于在母校附近就能就业,姜凯和同学们都十分满意,他坦言,正因为有着大学四年在专业和实践上的积淀,让他在走向社会时多了一份底气。
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前湾校区已累计培育5000多名汽车专业人才,更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扎根前湾就业创业,入职新区的各家企业、研究所等,超八成和汽车产业对口。学院教师的研究项目也有五分之一来源于前湾企业。从校园出发,过条马路去上班,早已不再稀奇。
同歌共舞,同频共振。在前湾校区助力下,前湾新区剑指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目前已集聚整车品牌12个,其中新能源整车品牌6个,拥有汽车产业人才6万余名,构建起从零部件到整车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态。
展望,蓄能再出发
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既是学校的责任,也是驱动学校发展的动力引擎,前湾校区办学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学校服务地方的初心和使命。
2024年初,学校“1983行动”方案提出升“大”拼“博”的发展目标,学校正奋楫扬帆,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深化产教融合,促进科教融汇,全面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科技力量和创新成果,努力在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大命题中写好“宁工答卷”。“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强国战略的重要交汇点,校地合作则是促进这一交汇点深度融合的关键举措,学校将持续深化与各级党委政府、企业和校友们的合作,携手共进,为教育强市、教育强省、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校党委心系前湾校区的发展。
当镜头再次对准前湾校区,机汽学院正与吉利汽车、上汽大众、中汽研等领域龙头企业合作,推进教师、工程师联合共引共享、校企教学研究平台联合共建共享,实施“双元制”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强化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的引领力。新能源学院依托教育强国项目的支持下建成的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实践基地,志在国家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再出发,驶向下一个十年。这艘巨轮正带着师生的期盼,解缆起锚,驶向事业成功的彼岸。且再看十年,一个个成熟的、赋有产业特色的现代产业学院将在东海之滨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