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网讯 今天,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北十堰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点赞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52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身边好人光荣上榜。其中,我校退休教师忻元华当选为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座城。忻元华老师的支教故事,一直如暖流般,在宁工师生心中涌动。
忻元华,男,1946年1月生,中共党员,我校退休教师。2015年,69岁的忻元华远赴江西上饶山区进行科普支教。十年间,他带着几大箱几十公斤重的自制实验教具,跋山涉水,走遍五省二十四所学校,被称为“魔法爷爷”。2021年,忻元华罹患癌症,仍奔波浙江宁波和四川凉山两地,边支教边抗癌。他带动妻子一起支教,牵头成立“银龄”教师支教团、高校科普支教团,点亮山里娃的“科学梦”。忻元华曾获“浙江好人”、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古稀之年 踏上科普支教路
忻元华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在教育系统工作四十年。2006年,忻元华从宁波工程学院副校长岗位退休后,热衷开发科学小实验,经常应邀到中小学、村社开展科普实验演示,持续近十年,乐此不疲。
2015年夏天,忻元华偶然看到一则赴江西上饶山区支教的招聘启事。尽管超出应聘年龄,对教育事业满怀激情的他还是立即报了名。“200多个支教报名者选24个志愿者,会搞科普实验的极少,我就被选上了。”忻元华说。最终,69岁的忻元华被“破格”录取,成为团里唯一的科普志愿者,也是年龄最大的老师。同年,他随队在江西上饶山区支教半个月。孩子们看到小火箭当场发射、用废圆珠笔芯改制的超声波哨子熄灭了远处的灯,惊呼声和欢笑声此起彼伏,忻元华被孩子们称作“魔法爷爷”。看着孩子们如此陶醉于神奇的科学课,忻元华也更加坚定了用科普实验为孩子打开“科学之窗”的信心。
支教结束了,忻元华却闲不住了,一有空就收集科普资料,开发研制实验道具。“我不希望孩子们认为科技的东西高不可攀,我想告诉他们,只要大胆思考、动手实践,好多问题都能解决。”忻元华说。
排除万难 夫妻携手帮助山区娃
忻元华的支教路越走越远,打动了妻子滕崇。2019年开始,滕崇与丈夫同行,一个上科普实验课,一个上心理健康课。就这样,“魔法爷爷”和“知心奶奶”携手支教的故事慢慢传开了。2021年,忻元华被查出患有前列腺癌,医生强烈建议立即手术。当时,忻元华已经计划要赴四川凉山州盐源县和木里县支教,马上手术会耽误行程。忻元华与家人商量,说服了儿子,决定先去支教。
攀山越岭、打地铺、食物匮乏……面对艰苦的环境,两位老人没有退却。“比如在洛俄依甘乡,几乎没有平地,从住处到学校实验教室每天上下要爬六百多级台阶,只要保持好的心态,恶劣的条件都可以克服。”忻元华说。山区的孩子们质朴、单纯,但由于种种原因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在讲台上,滕崇循循善诱,给孩子们打开一扇扇心灵的窗户。“比如怎样了解自己、了解青春期,帮助他们积极阳光向上。”
忻元华和滕崇携手努力,不仅为边远山区的孩子们进行科普,而且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心怀大爱 点燃更多求知星火
十年间,忻元华走遍江西上饶、广西边境、甘肃陇西、湖南溆浦、四川金沙江彝族山寨和凉山等五省山区,其中六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二十多个民族的三万余名孩子打开了科技之窗、点亮科学之梦。
每一次支教结束,忻元华都会收到学生寄来的感谢信。“那节实验科技课,感染了一个少年的心。我如同一匹被困在枯井的饿狼,渴望去外面探索。”“听了忻教授的课,让我觉得科学实验并不难,只要肯思考、肯动手去做,一定能成功。”“您为我们上课,不仅仅是为了拓宽我们的眼界,更激励着我们走出山村。”稚嫩的笔触像一团团火苗,充满温暖和力量,坚定了忻元华继续支教山区的信念。
2024年,在浙江宁波市委老干部局、宁波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忻元华银龄教师支教团队”成立,由忻元华带领,奔赴四川省凉山州开启教研帮带、导师带徒支教行动。宁波工程学院的青年师生也深受老校长感召,自发组建“忻元华科普支教团”。他们跟随着忻元华的脚步,走进大凉山,点亮山里娃的“科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