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现场
11月9日至10日,第三届区域发展与共同富裕高端论坛在宁波成功举行。来自全国的80余位经济学领域知名学者、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中国区域发展和共同富裕实现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本次论坛由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主办,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和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共同协办,并由宁波工程学院区域发展与共同富裕研究院、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单位承办。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汪慧
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于两个“缩小”
“区域发展与共同富裕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议题,构建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理论框架以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是当代学者的使命与责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可云认为,“学者们通过论坛交流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区域经济学和共同富裕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不断提高区域发展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来自全国的专家与学者分享了众多学术观点。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大吴玉章特聘教授孙久文表示,共同富裕理念不仅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紧密相连,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体现,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途径在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提到,区域路径创造是关键行动者在现有制度环境下充分利用区域内部和外部资源创造产业发展路径的过程,强调从探究路径依赖式产业演化向前景展望式产业演化的转变。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郑长德认为,在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经济体的追赶实际上表现为创新的追赶。他提出,对于技术前沿地区,应加大基础研究与研究生教育,支持创造性破坏和颠覆性创新,同时促进产品与服务市场的竞争,强化金融体系对创新的支持;对于技术落后地区,应鼓励技术转移、改善资源配置和提高管理技能,优先投资于中小学教育。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突破低水平均衡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教授梁琦提出了空间经济学视域下的“共同富裕”观点,她认为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突破低水平均衡,跃升为更高水平的空间均衡,建议通过创新空间治理机制、完善空间政策工具和重构空间组织模式来破解难题,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考,构建共同富裕的空间经济学范式。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顾问、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宁波工程学院区域发展与共同富裕研究院院长赵儒煜教授提出,乡村振兴不能仅靠资源禀赋思维,而应从市场需求出发。他强调,当前群雁争飞的时代已经过去,要依靠雁阵合飞的村联体模式。
此次论坛设置了“区域发展”“共同富裕”“海洋经济”“创新探索”“城市经济”“乡村振兴”等多个主题分论坛,并举办了“共同富裕政策与实践”“热点问题”“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等高端对话沙龙。
http://epaper.cnnb.com.cn/xdjb/pc/content/202411/15/content_184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