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3月14日A3版:
编者按: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性转变。事实上,早在去年4月浙江省就发布了《关于积极促进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高校进行应用型建设试点工作,随后,42所高校申请试点学校。经过评审,最终10所高校进入首批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序列。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培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本版即日起开辟“走进示范性应用型建设高校”专栏,呈现他们的理念与路径。
搭起工程师的教育“立交桥”
本报记者 陈夏蕊
不久前,宁波江东区的丹顶鹤社区装上了一种停车诱导系统。一旦有火灾发生,摄像头可以迅速捕捉起火点,系统会自动计算小区内的消防车通行路径,并定向给沿线停放车辆发出疏散信号,通知车主及时前来移车让出消防通道,为救援赢得时间。
为了装上这一系统,宁波工程学院交通学院规划研究所所长吕晨曦副教授带着自己的研究团队在这里埋头工作了大半年。去年,宁波一小区住户起火,因消防通道被堵,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造成了悲剧,在这之后,吕晨曦的“智能疏散消防通道”项目就紧急上马设计,目标正是解决消防通道被堵的现象。
在宁波工程学院,像吕晨曦这样把科研做到百姓中间,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师和团队还有许多,其中不乏在读学生。实际上,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对接是该校一直以来的办学特色,学校10个二级学院,40个本科专业,90%以上均是应用型专业。以应用对接需求,以专业与课程对接行业与企业,以师生实践服务地方,宁波工程学院乘着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的春风,为东南甬城搭建起了“工程师”教育的立交桥。
固本强基,专业与课程是“基石”
在浙江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试点院校中,宁波工程学院有着自己特殊的一面。它的前身是宁波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之初即与原联邦德国亚琛应用科技大学结对,积累了多年应用型办学实践。2004年学校升本后开始探索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与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培养不同,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培养懂技术的专业型人才,也要培养懂设计、会科研的人才。”宁波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苏志刚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要从人才标准、专业与课程、师生实践、师资等方面与社会实现立体对接,对宁波工程学院来说,专业课程建设及服务地方经济是实现应用型转型的重要抓手。
以建筑与交通学院为例,该学院根据不同的专业采用了不同的模式培养,每一种模式都创造性地实现了专业、课程和社会需求的对接。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蔡可键在考察中发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工学交替模式非常适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在滑大,四年学制的本科生教育,每年有4个学期,学习与实习以学期为轴交替进行,学生能在实习中了解工作,在实习后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蔡可键将这一模式结合实际引入学院,利用假期与学期交替,让学生边学边工作。
对设计见长的建筑学来说,源自麻省理工学院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给建筑学的艺科交融提供了灵感。这一模式将构思、设计、实现与操作4个部分贯穿在部分课程中。蔡可键说:“构思题目要掌握知识,设计要运用知识,模型制作和实物转化需要动手,加之后期评价与修正,通过系统学习,学生们能很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建工学院拥有设计院、监理公司和建工实验室,依托这三家校园,CDIO教学改革有了实力雄厚的实践平台。学生们在校园里就可以获得和产业同步的实训条件。
作为后期并入的交通工程专业,因其班级规模小,人数少,有天然的“小班化”优势。利用这些特点,交通工程采用科教融合的模式,让每一个学生进入科研项目,从真实的项目入手,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
前不久,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了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专业认证也成了学校应用型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当时通过土木工程专业认证的85个学校中,宁波工程学院是办学历史最短的一所年轻高校,也是唯一一所没有研究生培养点的学校。专业认证直指行业需求,“比如土木工程专业共有200多项指标,指标会细化到能力培养要通过什么样的课程和教学来支撑。”宁波工程学院院长吕忠达说,“应用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抓重点破难点,要打出固本强基的组合拳,专业认证是重点之一,学校计划在5年内让8~10个专业通过各类专业认证。”
服务地方,做真正的“工程师”
吕晨曦留洋十年,2010年被宁波工程学院作为人才引入学院,入校后的第一个项目是《宁波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策略研究》,这项成果成为宁波治堵办成立的纲领性文件。宁波轨道交通建设起步后,吕晨曦组织师生团队担任1号线一期客流量分析工作负责人,之后陆续开展了轨道线网优化、公交专用道建设、老小区停车位改造等直接对接社会需求的项目30余项,真正把科研和教学做到了服务地方需求上。
“宁波进入交通拥堵城市序列后,急缺相关专业人才,学院应社会所需,与交通委、规划局等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给了师生服务地方的机会。”吕晨曦说,学院的每一名学生都有导师,都能参与到项目中来,不少学生以项目为纽带,拓展思路,创新项目。在前不久的一项宁波市公交线网优化项目中,一名学生在跟踪公交线路站点调研中想出新的选题,以《公交专业道沿线网设计》的项目参加了交通科技大赛,并拿到了不错的名次。
宁波工程学院的服务触角还延伸到了象山等地。2014年,宁波工程学院与宁波市象山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象山研究院正式成立,这也是宁波市校县合作的第一个实体研究院。研究院设置了交通与城乡发展研究所、海洋经济研究所等8个业务部门,依托学院的技术、人才优势,面向象山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研究院打造成了象山产业转型升级的研发基地和学院的实践基地。
除了校地合作,学校服务地方的另一种形式是密切校企合作,利用学校的优势对接企业需求,为宁波市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2015年,宁波工程学院与正元铜合签订合作协议,之后,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的鲍明东等教师成为这次校企合作的第一批“使者”。他们一边在企业中看工艺、找问题、解疑惑,一边从企业中了解最前线的需求、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再反哺教学。鲍明东把工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带入了课堂,让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着手。去年6月,学院组织了36名学生到公司实习,学校和企业的双边学习让他们能快速应用所学知识,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图为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采集高峰时段交通流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