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师风采 > 正文

不负青春好年华

时间: 2022-10-10 来源:外国语学院 作者:姬国海 责编:宣传部-汪慧 点击:

不负青春好年华

——外国语学院陈雯珺和她的语言康复研究

一年拿下两个省部级课题,发表2篇SSCI及3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这个极难完成的任务,被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陈雯珺做到了,同事投向她的目光充满艳慕,无异于鲜花或掌声。进入学校以来,这位外表柔弱却内里刚强的年轻教师迅速成长,用扎实的学术实力和不懈的科研韧劲书写她的青春梦想。

社会需求是应用科学研究的指南。对于如何抓住选题这个“牛鼻子”,陈雯珺深谙其道。早在博士期间她便发现,语言障碍存在于各年龄段,却并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目前国内技术手段暂时还落后于国际水平,自此,她开始致力于语言康复研究。要想高效完成任务,必须坚持日事日毕,这是她的“铁律”,寒来暑往,从未间断。陈雯珺喜欢说一句话:“心中有目标,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但越是趁早,机会越多。”正是凭着这股信念,她很快在研究上取得突破。

“当前,国内语言康复治疗更多是照搬西方疗法,却忽视了汉语发音中独有的语言现象。”陈雯珺对此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围绕国内语言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建议。初期实验阶段,由于缺乏信任基础,很少有患者愿意充当志愿者,直到一对失语症夫妇出现,才打开了新局面。“看到他们迷茫和无助的眼神,我意识到必须要对自己的研究高度负责。”回顾那次临床试验,她非常感慨,“试验效果不错,治疗师也极力肯定”。她运用旋律疗法为左脑损伤的失语患者开展训练,立即引起了患者的兴趣和配合,现场观摩的治疗师更是纷纷要求学习这一新式疗法。

科研的过程也是自我升华的过程。在上海驻院期间,陈雯珺遇到了一位年轻的失语患者,与康复治疗师研究后,她远程联系到欧洲的专家,为患者制定了一套科学的治疗方案,一个周期下来,效果明显。但患者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中途结束治疗。陈雯珺逐渐认识到,人们对爱的渴望和对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推动她扎根科研、服务社会的动力源泉。“虽然通过科研与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但我想一定是在无限接近人们所需的。”

语言康复研究往往需要大量的校医合作,陈雯珺坦言,单靠个人很难及时捕捉到最前沿信息。目前,她已经与上海和宁波的两家康复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医院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临床数据,她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牵头为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定期提供学术讲座,真正做到医教结合。“希望学院能够尽快申硕成功,真正建立一支具有宁工特色的研究团队,为医疗技术快速进步提供切实可靠的科研支撑。”陈雯珺对此充满期待。

上一条:“国家级海外人才计划”获得者林珑教授畅谈色彩化学 下一条: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