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开展科普研学活动,旨在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推动思政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
“机器人是怎么听懂人说话的?”“它会自己思考吗?”
在宁波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一群来自惠贞书院小学部的学生围着人形机器人“R博士”争相提问,眼里写满好奇。面对这群热情洋溢的“小学员”,大学生“小老师”一边操作机器人挥手、握手,一边耐心解释人工智能背后的原理。
6月29日,一场“大手牵小手、科创向未来”的跨学段研学活动在宁波工程学院翠柏校区开展,拉开了“大中小学科普思政一体化”实践探索的新序幕。


本次“你好,机器人!”科普研学营由宁波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主办,依托机器人学院科研教学资源,结合“忻元华”银色人才品牌工作室、“忻元华”大学生科普团队力量,设计了一套系统化、互动化的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课程。
在数字化“黑灯”智能车间内,学生们亲眼见证了机械臂自动抓取与装配作业全过程;在创客实践课堂上,孩子们首次尝试操控无人机完成空中盘旋,学习“美国手”“中国手”等基础操作;而在“火焰魔法”科学实验室,酒精蒸汽爆炸、丁烷脉冲炮、“火焰掌”等一系列专业指导下的趣味实验,直观呈现了能量转换、燃烧反应等科学原理,也同步开展了安全教育,赢得学生阵阵惊呼。




“我们不是来表演的,我们希望点燃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参与授课的大学生志愿者如是说。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讲好中国科技故事”的践行者。课程还通过“强国有我”“科技报国”等话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科技发展与国家命运之间的深层关联,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为国争光”的理想种子。
据了解,“大手牵小手”不仅是一场研学活动,更是一次协同育人机制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宁波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坚持探索“大中小学科普+思政一体化”路径,将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专业优势资源不断向基础教育延伸,构建“高校专家+大学生讲师+小学学员”三位一体模式,推动思政教育与科学教育同向同行。

未来,机器人学院将继续联合宁波市各中小学开展常态化联动研学实践,同时深化“忻火相传·科普同行”系列活动,推动“你好,机器人!”科普研学营、“魔法爷爷”科学实验营走进更多学校、社区的青少年儿童群体,并与学校、社区建立科普实践基地,打造覆盖广、渗透深、形式新的科普思政融合矩阵,让科技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从智能制造到“火焰魔法”,小学生在大学里探索科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