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纵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纵览 > 正文

国际化应用型让新兴成新型 敢探索精实践用特色助发展

时间: 2015-10-27 来源:宣传部 作者:谭超华/文,詹菲菲、易倩/摄 责编:谭超华 点击:

校园新闻网讯  27日上午10点,中德论坛主题报告在宁波阳光豪生大酒店举行。教育部评估中心主任吴岩、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校长约瑟夫·冯·赫尔登、浙江科技学院副校长郑友取、宁波工程学院校长吕忠达分别作主题报告。报告会由商丘师范学院校长司林胜主持。   

吴岩

吴岩以《从新兴大学走向新型大学--中国新建本科大学应用型发展道》为题,认为提高质量是世界高等教育的时代主题,从新兴到新型是新建院校的发展道路 ,新建本科院校要把握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愿景。质量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命线,而加速建立国家认证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必要之举。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和时代主题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新建本科院校应沿着“新建---新兴---新型”的轨迹发展,在此过程中,应当形成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探索新建院校发展新道路,实现师资与教学条件新突破,促进教育教学内涵新提升,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新提高。用合格评估引领新建院校实现“五转变”,即办学定位向“应用型”转变,专业结构向“需求导向”转变 ,培养方案向“产出导向”转变 ,师资队伍向“双师型”转变,质量评价向“两个满意度”转变。    

约瑟夫·冯·赫尔登

约瑟夫·冯·赫尔登报告的主题是:一个新专业在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是如何产生的。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是下萨克森州七所(公立的)应用科技大学之一,是德国大约100多所(公立的)应用科技大学之一。学校5个院系约有10000名学生。在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如果要开设一门新专业,需要充分根据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为方向,由学校内部或外部的个人或委员会提出比较成熟的想法,在院系委员会中进行讨论,再提交给高校评议委员会,最后提交给校长室,由校长室决定新专业的设立或把方案转交给科学文化部。科学文化部对州高校规划一致性的解释,同意开始认证程序,把课程纳入提供学习的目标协议。新专业开设以后,还要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同时,在设置专业时就要考虑到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培养。   

郑友取

郑友取以《中德合作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介绍了浙江科技学院的发展概况,就中德合作从实践、成果、未来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浙江科技学院与德国的合作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历经了由政府间合作阶段到全面合作阶段。学校通过创办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承办中德论坛,开设埃尔福特孔子学院等,进一步深化了与德国的合作交流,凝炼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理念、优化了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批通晓国际规则的应用型人才、建成了一支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推进了中德合作的科学研究、塑造了中德文化元素相互渗透的校园文化、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吕忠达

吕忠达校长集案例、故事、举措、经验于一体,重点介绍了我校特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德合作,办学传统;卓越引领,五个共同;专业认证,质量优先;对接地方,全面融入;科教融合,学生为本等,脉络清晰,受到嘉宾点赞。1985年学校与德国亚琛高专签订协议,开启了学校与德国合作的篇章。30年来,中德双方在交流合作上不断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0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院校行列,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上,学校实现了校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组建双师队伍,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报道不断见诸媒体。学校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专业已经完成国际专业认证。学校出台《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动纲要》,杭州湾汽车学院、象山研究院、安全工程学院等,是学校紧贴地方需要的成果。通过交通学院教学改革实践,介绍了科教融合的具体做法。    

上一条:评估认证鲜明特色 改革转型稳步发展 下一条:第五届中德论坛花美四明影艳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