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网讯 10月27日下午,第五届中德论坛分论坛如期举行。在第一分论坛上,来自中国浙江科技学院、潍坊科技学院、合肥学院和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技大学、奥斯特法利亚应用科技大学等的五所高校专家,围绕“应用型本科建设与发展”谈思想、明观点、述经验。合肥学院副校长刘建中和德国科堡应用科技大学大学校长米夏埃尔·珀茨尔分别主持论坛。
|
应卫平 |
进行专业评估是保障专业建设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可行的手段。浙江科学学院应卫平报告的题目是“浙科院专业评估探索与实践----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他首先分析了国内外专业评估的基本做法,然后介绍了他们学校在专业评估中的探索经验。该校实施的是分类评估,把数字化评估与认证评估结合起来,对学校所有的本科专业进行数字化评估,同时根据专业自愿与学校要求对工科专业,进行校内专业认证评估。
|
慈建华 |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生存空间在于鲜明的办学特色。潍坊科技学院副校长慈建华在题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报告中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主动转型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大力培育品牌特色,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潍坊科技学院紧紧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产教融合、分类施教育人特色。
|
亨德里克·拉克纳 |
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技大学亨德里克·拉克纳教授的题报告目是“面向中国高等教育院校的德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培训”,拉克纳教授指出他们学校作为德国最大应用科技大学之一,十分重视与中国高校之间的合作。2013年专门成立了对华高等教育中心,除了在物流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专业与中国高校合作培养学生之外,还为中国高校专业教师提供个性化短期培训工作。
|
刘建中 |
合肥学院副校长刘建中的报告围绕着“抱团发展 整体转型 实现超越”展开。他指出应用型高校要通过校际合作,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通过校地合作,创造了接地气的发展环境;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了互利共赢的育人机制;通过国际合作,以国际化的事业更新办学理念。并且要推进五个转变,实现转型发展,即明确办学定位,实现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优化专业结构,实现“资源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知识输入”向“知识输出”转变;加强自主学习,实现人才培养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建设双能型师资队伍,实现“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
曼弗雷德·哈曼 |
为了整合欧盟高教资源,打通教育体制,1999年欧洲29个国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提出了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称为“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德国作为参与国之一,积极做出响应。来自德国奥斯特法利亚应用科技大学曼弗雷德·哈曼教授与参会人员分享了德国的“博洛尼亚改革之后的高校目标”。哈曼教授指出自博洛尼亚改革实行以来,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评估和认证任务均交由外部专员(Peers)完成。他们主要对方案的质量以及在学院中执行的质量进行审核。在专业认证过程中,形式上的规定由联邦文化部长联席会议(KMK)制定。而对于质量评估的具体内容由专业人员(Peers)设定。今后将通过系统认证对高校进行评估,判断其设定的质量目标是否合适,是否经由合适的过程来实现这一目标。高校中,由主席团单独行驶领导和监管权。而高校的目标在于使校舍更加美丽、学生人数和毕业生质量持续提高,为地区发展提供服务,学校资金来源有保障,学校的声誉越来越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