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目标,部门、学院咋作为?
学史力行,让蓝图提早成实景
校园新闻网讯 校第三次党代会把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确定为学校发展目标,党委工作报告画出了实现目标的路线图,各部门、各学院都在第一时间拿出各自的施工图,一个千军万马奔目标的场景,正在学校的三个校区展现。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到校教务处采访,听到处长王家荣更具形象的说法: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如同建设一座大厦,按照目前的前沿施工技术与方式,职能部门和各学院要用一流标准遵循大学办学规律,分别造好预制件,再经过整体安装、装修,这个大厦就会耸立在世人面前。
观照现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讲话中提出的顾察视域。教务处联系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目标,部门“预制件”材料由三大元素构成:一流大学要有一流教学管理,一流大学要有一流教育体系,一流大学要有一流培养成果。
他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调高了人才培养目标内含指数,把原来的应用开发型人才,升级为具有应用研究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进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相协同、培养手段中的产教与科教融合相协同、培养中的植根中华大地和拥有国际视野相协同。倾力实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两个突破。推进产教融合综合应用平台、教学创新团队、人才培养质量三个提升。
付出与收获互为因果。经过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学校目前获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优势、特色专业4个,宁波市品牌、优势专业6个,宁波市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基地1个,有11个专业通过各类专业认证。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难动作,但学校不乏阶段创新成果。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青教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宁波市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
课程建设力度大,收效同样喜人。获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9门,市慕课课程16门,12门课程获省级“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学校获省级课堂教学创新校称号。
人才培养质量是评价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终级指标。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省内本科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人才培养质量作出评估报告,近几年,宁波工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位次分列全省第八、第二和第五。学生考研从2013年的2.7%上升到2020年的13.46%。学生学科竞赛2015一2019年学校列居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213位,2016一2020年学校排行187位,冲进全国200强。